非洲的迁徙史诗有终点
城市里的守护之路却没有句点
To be seen
To be understood
To be loved
Life's Journey 生命的远征
<非洲动物大迁徙>自然科普展
活动现场:踏入非洲草原的生命史诗
7月12日,朝阳区北苑龙湖天街化身“迷你塞伦盖蒂”。
中国小动物保护协会携手“生命的远征·非洲动物大迁徙”展览,在这里献上了一场 “看得见、摸得到、带得走”的生态之旅。
展览以非洲动物迁徙为主线,通过非洲原生态造景,带参观人员深入了解自然、动物与生态的紧密联系。在这里,你能见证角马、斑马、瞪羚羊等动物在塞伦盖蒂-马赛马拉生态系统中的生存挑战,感受迁徙路线上的生死考验与生态平衡。
展开剩余91%/ 近距离感受非洲草原最原始的生命脉动 /
展览把“非洲大迁徙”浓缩进小小展厅
中小保也把<守护者>三个字写进观众的日常
动保科普&网红动物见面会
活动现场,中国小动物保护协会志愿者们换上一致的“守护者”马甲,为参观人员科普相关动物保护知识。
在“网红动物见面会”环节,我们为现场介绍并展示了玉米蛇、豚鼠、蝴蝶角蛙、南美角蛙、蓝舌石龙子、守宫、鬃狮蜥、捕鸟蛛。
体验环节,在工作人员的专业指导下,中小保工作人员邀请现场观众与这些爬宠亲密接触。
每一种动物都有独特的魅力,我们希望通过此次活动,打破大家对爬宠的刻板印象。
基本信息:
哺乳纲啮齿目,原产南美洲,寿命5-10年,体重 700-1200 克,体长20-30厘米。
特点:
毛色丰富(白、黑、棕等,带斑点 / 条纹),通过咕噜声、吱吱声表达情绪,喜群居,可学会名字和上厕所。
互动:
需要陪伴,可摸头、喂食互动。
豚鼠
外形:
圆胖身体、短短四肢,背部有不对称蝴蝶斑纹,体色多样(红、棕、绿等)。
习性:
安静蹲守的 “捕食高手”,以昆虫、小鱼为食;喜潮湿环境(浅水盆 + 湿润椰土)。
互动:
可轻捧,感受凉凉皮肤,动作需轻柔。
蝴蝶角蛙
外形:
修长轻盈,趾头带吸盘(可攀爬),体色多变(沙色、橘色等),能伪装变色。
习性:
夜行性,遇危险会自断尾巴逃生(可再生)。
互动:
轻放手上观察,勿拽尾巴。
守宫
外形:
修长身体、光滑鳞片,标志性蓝色舌头,体色棕 / 灰色带条纹。
习性:
温顺亲人,杂食性(昆虫、蔬果皆可),适合新手饲养。
互动:
可放在手上,感受缓慢爬行的触感。
蓝舌石龙子
今天,我们把“宏大”拆成“可触摸”,把“遥远”变成“可看见”。
明天,这些曾被误读的生命,便不再需要逃离人类的偏见。
当角马跃过马拉河的浪花被定格在展厅,当鬃狮蜥鼓起颈褶的刹那被孩子们捧在掌心,我们忽然明白:迁徙从不只是草原上的史诗,更是每一双愿意伸出的手、每一颗愿意理解的心。
非洲的百万蹄声已远去,守护的接力棒在此刻传到了城市——从角马到守宫,从瞪羚到捕鸟蛛,它们都在等待同一个答案:被看见、被懂得、被温柔以待。
请把今天的震撼与柔软带走
也把“守护者”三个字继续写进日常
发布于:北京市长宏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